很多华人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于孩子,替他们做决定,安排他们的未来。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,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和创造力。
教育不是最终目的,就业才是。
— Vic Wong 黄维克 (@_vicwong) November 1, 2022
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像我一样,没有一个什么家族生意让小孩子继承,那么就业就成了最关键的。
我很反感部分华人家长,不顾自己小孩的前途未来,只想短期在朋友亲戚面前,增加自己脸上的光彩。
以前就有一个家长告诉我,哪怕小孩去北京大学东语系柬埔寨语言专业也愿意。
我认为尊重孩子的选择,让他们自己做决定,是培养他们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关键。孩子的人生应该由他们自己来掌控,家长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。
能害孩子一辈子的,正是她/他自己的父母
— Vic Wong 黄维克 (@_vicwong) March 22, 2023
这句话我时常在朋友圈里这样讲,一点都不夸张。孩子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或者教练,最多能害她/他一阵子,绝对害不了一辈子。
小则不良习惯。…
记得有一次,我的儿子在大学毕业后,决定放弃去名校的机会,而是选择去欧洲深造研究可持续发展。
儿子从商学院毕业去欧洲深造,他并没有去研究如何帮企业挣更多的钱,而是如何增强企业的“可延续性”。
— Vic Wong 黄维克 (@_vicwong) May 4, 2023
“Sustainability”这一词,是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。这种“可延续性”体现在社会上,也体现在环境上。
他今天中午约我一起吃饭,讨论到一件棉质汗衫的“一生”:… https://t.co/k9XXU2gxgf
虽然我最初对他的选择感到惊讶,但我还是尊重了他的决定,并为他提供必要的支持。我相信,这是他自己的选择,他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。
以下是一些尊重孩子选择的建议:
倾听孩子的想法: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目标。
与孩子沟通: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,分享彼此的想法,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。
给予孩子选择权: 在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内,给予他们选择权,让他们自己做决定。
尊重孩子的决定: 即使孩子的选择与你的期望不符,也要尊重他们的决定,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。
回想我学英语的动力
— Vic Wong 黄维克 (@_vicwong) December 4, 2022
当年去香港探亲的人,只能用人民币换20港元。不会广东话,也不认路,坐出租车是唯一的选择。从红磡火车站到港岛,车资居然是36港币,包括10块钱过海隧道。
司机说我坐“霸王车”,说是违法行为要call警察。怎么刚到香港没有几个小时,就欠债犯法了?只能等亲戚还债后才放我走。
我太太也经常提醒我,要尊重孩子的选择,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。
太太有时候跟儿子交流,说只要对方善良、聪明、健康(美不美就见仁见智了,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)。她特别强调说什么肤色都不要紧,只要她真心对你好。
— Vic Wong 黄维克 (@_vicwong) December 31, 2022
为什么老有人把自己的想法,生拉活扯地塞进别人的脑子里。 https://t.co/KCCd4io0Iy
她说,只要孩子善良、聪明、健康,就足够了,其他的事情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。
引导而非控制: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,帮助他们分析利弊,但最终的决定权应该交给孩子。
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,而是要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,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,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独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