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维克 Vic Wong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:王安博士与电脑时代的传奇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一)

原来是一位华人:姓“王”名“安”,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了,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华人电脑天才。

我们都管他叫“王博士”,他上海交大毕业后,又在美国哈佛大学拿了博士。成立的公司在美国叫“王安实验室”,亚洲人都管它叫“王安电脑”。

王安博士,当年在美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他的产品更是遍布整个世界。他拿过各种各样的奖项和十几所大学的荣誉学位,他的捐款波士顿地区到处可见。当年美国富豪排名第五位。

1984年福布斯杂志说,王安的身价16亿美元。公司雇用了33,000人,每年营业额超过30亿。王安公司在美国上市,他所占的股份55%。

我有幸为他打工,说好听一点,是为他的事业做了一点贡献。

至今脸书上还有一个“前王安雇员”(ex-Wang)的群,如果你也在那里共事过,在此给你打个招呼,用户更是哪个国家都有。因为那时候除了商业用户外,美国的驻外机构都用王安的文字处理器。

有一位退休的荷兰人,自己办了一个“王安博物馆”,我把链接放在推文后面。

说到“敬重”, 并不仅是因他的财富,或者给了我一份工作,而是他对人的关爱,对科技的专研和商业的魄力。王博士一生努力勤俭, 为人厚道谦虚,他的自传取名“教训”。

为什么后来又倒闭了呢?有空我们再聊。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二)

记得是八四年的某一天,总部来电话说:“大老板”要来中国见“最高领导人”。谁都心里清楚,大老板是王安,最高领导人就是邓小平。

那时候公司有个政策,俗称“抬轿子”,就是在与中国官员打交道的时候,你要抬高自己的上司,你的上司要抬高他的上司,这样有利于接触最高决策人。

后来的国家领导人,那时候相对都是“小人物”,分别在各个部委,有的甚至是“副职”。江泽民在电子部,李鹏在水电部,朱镕基在国家经委,做的是“具体的”工作。

那时候王安可能算世界华人科技首富,国家要搞四个现代化,当然电脑化是最重要的,掌舵的人都是什么中央财经小组,中央顾问小组,中国高层对他的来访十分重视。

那时候我在北京,公司给我印了一个鲜亮的抬头,实际上就是一个“小喽啰”,我对被指派的任何事情都十分认真。

帮助公司拓展业务,又能帮助中国现代化,又想到了自己的升职加薪。

王安博士还没有来就出问题了,民航局不同意王安的外籍飞机飞国内航线:北京-上海,结果只能绕道,北京飞香港,香港再飞回上海。就这样浪费时间和汽油。

那天见外交部礼宾司交代得很详细,在镜头前握手的那条线十分明确,因为邓小平站的那一边是一个高的平台,王安也是一个小个子,这样的安排用不着吧?

宴会的时候,王安博士要用中文讲话,这居然也是一个挑战,我发现他好多字不认识,比如“桥梁”等等。

会见的时候,邓小平讲四川话,王安讲上海话,简直就像“鸡同鸭讲”,连翻译都帮不上忙。

邓小平对王安说:“你家大业大,回来做点好事”(那可是很重的四川口音)。王安博士一定没听懂。

我对身边的同事说,上海话翻译四川话,四川话翻译上海话,这不是我的长项吗,下面这张照片应该我坐在中间才对(笑)。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三)

王安电脑雇员像一个全球性的“大家庭”,其福利和待遇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,别忘了这是四十年前的标准。

每人都有权利拥有优先股(preferred share) , 每季度工资或者收入的10%,以最优惠的价格购入,这股份都具备投票权,以此保证雇员掌握公司的方向,真正地成为“主人翁”。

每年公司都有年会,在世界各地的知名旅游区举办,雇员们都可以携带家属参加,未婚妻,男女朋友无任欢迎,所有费用由公司负责报销。

当年在夏威夷和新奥尔良的口号就是:

“乘风破浪” (Catch your wave )
“吹响号角” (Blow your horn)

当时中国至美国的电话需要通过第三国接通,每分钟收费可以说是天价,公司允许每人每周报销与家人的通话费用。

凡派往中国的雇员,每天有25美元的定额补贴,工资也会有25%到75%的增长,根据雇员离开家时间,比如说第一周到第三周。

销售人员收入更是令你吃惊,他们的佣金提成高达合同的1%到3%,这也许是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”的理念,每个人都把“打工”当成“创业”。

由于标准待遇极其优厚 ,王安电脑吸引了各种不同的人才,不凡常青藤名校毕业生,被聘用的人都特别勤奋努力。

在中国的雇员要学习的是;到底书记做什么?厂长做什么?他们的官儿到底谁大?很有意思吧。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四)

一般人很难想象由华人创办主政的王安电脑,每年的周年大会有多“夸张”,除了包当地最好的五星级酒店和会议中心外,每次承办的公关公司有五百以上的职员参与。

在飞机轮船汽车上面,都印有永久的“王安”(WANG)标志,每当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与会成员出行,都有像大雁般的摩托车队护驾开道,让每个人无论他级别高低,都享有“美国总统的待遇”。

有时宴会上采用的酒杯都印有“王安”的标志,用餐后可以随意拿回家。

有的礼品盒子上还会印有每个个人的照片,让你感觉到“自己像大明星一样”。

表演的节目都有庞大的现场乐队伴奏。巴黎红磨坊式的”大腿舞”(cancan)表演中,那些身材姣好身穿军服的“舞娘们”,将脱下的贴身衣物都扔到观众人群中。

一次在美国某旅游胜地聚会,公司包下整条商业街,所有商铺都打出标语:“不得使用美元,只能使用王元(Wang Dollars)”,每个人都收到了公司的“发行货币”。

这周年活动的一切包装和烘托,都让每位到场的王安雇员感觉到,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最伟大的公司,我们也是一批最了不起的人,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到的。

不知道今天推特里的企业经营者,能想出这样的招数吗?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五)

王安博士周围的人和他成千上万的下属,都喜欢讨论“他多有钱”,还有就是“他多小气”,其实“有钱”也不会捐给下属,“小气”也不会亏待雇员。

那时候香港铜锣湾有三个百货公司,其中的一个叫“三越”,就在那座大楼的楼上有三层,是王安电脑亚太总部。

记得公司有几个年龄较大讲上海话的人,我是最小的,当时王太太不记得我的名字,就叫我“上海小朋友”,没想到今天成了“上海老头子”,还要来“八卦”他们家的事儿。

大家都知道王安一个人50年代在汽车房里花600美元创业开始,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5,000美元。

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,公司营业额就超过30亿, 公司雇员超过30,000人 ,王安的身价接近20亿美元。

除了王安本人和王安公司的注册专利外,公司看得到摸得到的家当其中之一,那就是离波士顿只有30分钟车程的”王安塔楼”(Wang Towers), 现在改名叫: ”Cross Point”(见附上的照片)。

今天的人相信,一个人可以每天直接管理15到20个人,因为当年没有电子邮件和短信,也许电话也听不清楚,那时候的人只相信7-8人,还是要握手拍肩膀才行。

这三座王安办公大楼,面积超过120万平方英尺,楼高十二层相互连接,当年耗资6000万美元,就是方便王安博士与手下直接见面沟通。

王博士的标志服装就是那领结(bow tie),他从来没有打过一般人的领带,有的人说他“只有三个”,也有的人说他不止三个。

公司高层与他打麻将都是最没趣儿的事,因为当年王安家上限是20美元,任何人输了或者赢了超过这个数都不算,否则王太太会说:“王安赌博了”。

在北京王太太问,哪里可以买到绍兴酒?

我说应该找上海的同事帮忙,结果一想不对,波斯顿唐人街就有嘛,王太太说。“小鬼头,埃面搭忒贵了(上海话)”。

“那里太贵了”?这哪里像一个坐私人飞机来中国的人。

王安为他的儿女和孙儿孙女,都分别成立了家庭基金,去世那年 一个记者报道说,其基金价值都超过了五亿美元。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六)

王安电脑在当时中国业务可以说是得天独厚,当最大的竞争对手IBM连公司都没有中文名字,但王安的产品已经可以输出输入中文。

当时河南有个人叫“王永明”,发明了“五笔字型”输入汉字,后来有人管它叫”王码”, 我们很快与河南省科委取得联系,与他达成协议将输入法嵌入了王安电脑键盘。

当时中国计委和经委主要的信息系统都使用王安的设备,也包括国家物资局系统。

还有就是两个著名的项目:联合国的人口普查和世界银行的火车头制造。前后的项目我都有参与,特别是去那些造火车头的地方青岛、株洲、北京、还有一个叫戚墅堰的地方。

当时第一到第七“机械工业部”,我到今天还记得它们的顺序:机械、核工业、航空、电子、兵器、船舶、航天。

当年中国的主要钢厂也采用王安系统:首都钢铁、鞍山钢铁、太原钢铁、马鞍山钢铁、攀枝花特种钢等等。

一部分当时苏联援助中国建的156个项目,都选用了王安电脑做信息管理系统。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南洛阳的轴承厂、拖拉机厂和矿山机械厂。

被派到中国的王安雇员,都要求听说读写汉语,哪怕是老外也不例外。相对在华的外资机构来讲,王安人都具备更多的中国文化,所以他们选择外国专家局的、古色古香的北京友谊宾馆作为住宅基地。

当时在上海和厦门建立了合资公司/工厂“王安电脑中国”,谈判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对外的合资法,也就是说要先有王安合资公司,后有中国合资企业的相关法律。

王安捐赠的电脑遍布交通大学系统,上海交大、西安交大、北方交大、峨眉交大。

还有清华大学刚成立的管理学院也得到了捐赠,后来听说这套系统搬到了山东烟台大学。

有一次我陪王安的兄弟王平去美国大使馆和友谊商店,这位胜利油田的总工程师,告诉我王安并没有资助其任何家庭成员一分钱,但所有王氏的后代在美国读书,王安基金支付所有费用。

我不知道推友是否能够理解,哪怕你兄弟做了美国的顶级富豪,你也并没有一分钱的好处,只有选择教育才能享用经济利益。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七)

以前的英文打字非常难,中文更是难上加难。后来管这一切都叫“文字处理”,王安电脑最先将这个过程革命化。

当年的王安博士,发现工厂自动化提高了蓝领生产力100%,而白领生产力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,后来因为他开始提倡的“办公室自动化”(Office Automation),白领生产力提高了1000%,也就是说增加了10倍。

像他当年发明的“磁芯记忆”一样,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次飞跃。

家里客厅里到现在还存放了这台Underwood牌子的老式英文打字机(请看照片)。这些字母的铁锤经常会相互打架,通过色带将要的字印在白纸上。

打错一个字母了不得,要么就是拿白色改正液覆盖后再打,要么就是用胶纸把它粘掉再打。还记得那IBM的电子打字机吗?字钉是个铁球,更改则用胶纸。

那时候好贵,觉得好先进。最早的王安文字处理器,就是采用IBM电子打字机作为输出设备,在屏幕上编辑满意后一键输出。

在美国施乐公司(Xerox)发明复印前,需要多少张就得打多少张,要么就是用“复写纸”,还有就是“刻蜡纸”,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。

王安电脑的“文字处理”,其功能相当于今天视窗的Word和苹果的Page, 主要是强调简单易用。记得当年我们有一句口号,别人是“把人放在电脑面前”, 而我们是:

“把电脑放在人面前”(以人为本)

当时很多电脑要按两到三个键完成一个功能,而王安电脑将文字处理的常用功能,都放在单一键上。像我这样都算是中了“王安毒”的人,这里还有一个笑话:

离职加入另外一个美国上市的电脑公司,我谈判雇佣合同的时候,居然提出一个“非分要求”:为我安装一台擅长文字处理的王安个人电脑。

据后来的同事说那件事成了公司的“耻辱”,在办公室中间放一台“竞争对手的产品”,不断提醒每一个人“公司的弱点”,今天苹果、微软、谷歌他们都做不到!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八)

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,我穿了一色的浅色西装,喇叭裤下是尖头皮鞋,头发还是烫过的卷卷毛,活像戴了一顶大帽子,那天还有点下雨,拿了把长雨伞当拐杖。

相册里还有张照片为证,算是入流跟着时代走的人,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绝对“I N”。

那时候除了精雕细琢的求职信以外,个人的衣着打扮十分重要。除此之外还有谈吐,那可不是一两天能准备的。另外就是要告诉对方,你在选择我的时候我也在选择你。

今天的对象是在香港的美国全资附属公司 – 王安电脑。

我知道他们讲究的是个性,求职信是有针对性精心泡制的,绝对没有那些“八股文”,商务印书馆买本求职信的样本书一定会坏事儿。

面试我的人竟然不是部门经理,也没有人事部陪同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他原来是王安电脑亚太区总裁姓冯。面试是英文进行的,快结束的时候,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:

“What kind of people really annoy you? ”( 什么样人会惹怒你?)

我回答:整天要问你学的什么?又有什么文凭的人。

他说:“你猜我是学什么的?” 自答:“戏剧表演”。 美国第三大电脑公司的亚太区总裁竟然不是学计算机,而是学习戏剧表演的!

他说对我有一个要求,希望不要继续找工作了,但是又没有想好把我放在哪个部门。

面试中他看出了我对电脑的酷爱:个人嗜好是用Basic语言来编程,又到黄金商场去买Apple II 配件来自己焊接。加上凡事都比较执着,他们喜欢这样的人。

出了门就找了一个公用电话,给当时的哥们儿通报一下,告诉他我“搞定了”,他说“你怎么知道?” 在这里我谦虚一下:这大老板从小在上海长大,我也是上海长大,面试因此就成了。

我说:“糟了,我忘了问工资多少”? 只告诉了我职位/级别。

但肯定不会差,因为等候的时间,我看到一个很大的Pantry,里面雀巢咖啡、可口可乐齐全,吃的喝的样样都有(笑)。

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九)

记得以前有个百老汇的舞台剧,叫做“推销员之死” (Death of a salesman) 这个是一个非常悲惨的美国梦故事。

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,我这样的推销员可以接触到一个国家最重要核心部门主管,而这些人都最终成了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。

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,也是非常值得回忆的历史片段。如记忆有错,肯请放心指出。

李鹏的死板

中国的能源部门分为煤炭、石油和电力,电力又在细分为火电、水电和核电。管核电的那位是中共烈士彭湃的儿子,李鹏大概是管火还是水电的。

那时候把电脑卖到中国十分复杂,除了中国本身的批文以外(计算机总局), 还要经过一个国际组织叫“巴统”,全称叫“巴黎统筹管理委员会”,目的是限制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科技出口。

经常电脑运到中国的时候,早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次。那天水电部的电脑到货了,但尺寸小了一圈,各方面的功能都一样或者更好。

比如说主机的内存大小和可连接终端的数量。

下面管计算机的人做不了主拒绝签收,李鹏部长也拿不定主意,我看他急的一鼻子汗,就是嫌那个铁盒子小了一点,最后只能请示老部长钱正英。

江泽民的圆滑

当时的王安电脑合资公司正在谈判之中,由于冠了“王安”的名字,美国方面要做大股东(超过50%),又希望设在王安的老家上海,两边的不同之处无法调和。

合资企业的细节更不用说,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合资企业法,如何去谈一个中外合资企业?

一切都得上面点头,江泽民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,感觉当时什么事儿都拿不了主意。

参与谈判的美国王安方面代表有一位女性,这位历史学博士来自于夏威夷大学,她的另外一半还曾是夏威夷大学的副校长,还记得她与江部长又是英语又是中文,上海话广东话方言交叉使用。

本来是谈判办公司,后来成了合办京剧,美国夏威夷大学有个艺术团,用英文演出各种京剧名剧,其中一个就是“凤还巢”,最后决定双方出资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。

朱镕基的魅力

中国历来就是“大计小经”,计划委员会庞大,经济委员会小巧,朱镕基正是那里的头头。

运用王安电脑是为了计算很多财经数据,包括外汇券的储备和流通。

当时清华大学正在筹办经济管理学院,记得院长姓徐,荣誉院长正是当时的经委主任朱镕基。王安赠送了一台小型机VS100系列,经委要求售后支援谈判。

赠送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谈判?

朱镕基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进行,他说你为什么不送给别人要送给我,一定有商业利益在里面对吗?他讲的是对的。

谈判中他又说,这里面谁是“老板”,当然是我“姓朱的”。今天这句话听得很平常,当时是十分刺耳,而且来自于一个中国的官员,我和同事相互对视,这是未来中国的人才呀。

这三个人后来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时候,与我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关系,但我在他们的行为决策中看到当年的影子。

此时此刻,我想推友们想象自己是德高望重的中共元老,起码比前面三个人资格老得多,坐在北京的戏院里,倾听美国人用英语唱京剧(长短不到7分钟)。

闭上眼睛想一下,听着这段英语版本的京剧,你会让谁成为这个国家的接班人?

重发:我最敬重的美国人(十)

王安博士的故事,这是最后一集。第一个推文就想好了,最多不能过“十”,也就是一定是“单位数”。那是我的青春年华,哪怕三天三夜讲不完。

王安电脑最后的失败,很多人归结于传给儿子,其实有更深沉的原因。就是王安电脑系统本身就是“Proprietary”。

以前的大中小型电脑都是如此,也就是所谓的”封闭式系统”。

你每买100块钱的电脑,以为他们赚了30块钱,实际上是至少300块钱以上,因为客户从此就上了“贼船”,他们不但要学习你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,以后所有东西都必须向你购买。

最大的蓝色巨人IBM,之所以在个人电脑走向“开放系统”,他们当年所用的PC-DOS,实际上就是微软的MS-DOS, 这完全是一个机缘的巧合,并非他们的本意。

当年IBM在人民大会堂赠送100台个人电脑。发言人说,我们今年所有的个人电脑都不收一分钱,公司也不会亏本。他们的东西有多贵?

如果你买了IBM公司的大型电脑所连接的雷射打印机,每打一张纸还需要支付一美元维护费。

王安电脑在推出个人电脑的时候,拒绝采用行业认可的操作系统,仍然保持封闭系统,那一霎那就决定了它的命运,要么就瓜分世界,要么就走向灭亡。最终改变方向的时候,已经为时太晚。

用同样的方法,苹果电脑就赢了,不就刮分了天下吗? 至今IBM公司也赢了,银行航空公司仍然用他们封闭系统的大型电脑。IBM把不赚钱的个人电脑业务,早已经转卖给了联想计算机。

王氏家族的成员已经有了永远花不完的钱,三十年前报道说基金会当时已经超过五亿美元。

王安像典型的中国父母一样,从来没对孩子说过,”我爱你”,最后在病床上用英文写了 “ I Love You”纸条。他的小孩子们,与父亲沟通极差,从不知道还有那深深的父爱,也不知道他在中国的婚史,是看了他的代笔传记,才对父亲有更深的了解。

生命垂危的王安对他的孩子们有以下遗言:

不要生活在过去,要展望未来;

要永远依靠/注重教育;

要谦卑承认自己的弱点,向他人学习;

总结来说,世界不需要我们,而我们需要这个世界。

上面这些话是波斯顿邮报记者, 在王安的葬礼采访所写的, 是根据他的儿子Fred Wang的发言,他做过研究发展部的总裁,最后是公司的总裁。

无论怎么样, 王安是我最敬重的美国人。他在科技上的创新和在商业上的魄力,都是当今华人无法超越的。

本文链接:

分享:
分享:

你想讲一口漂亮的英语吗?: 科技助力语言学习

清晰流利的英语表达,是许多人的梦想,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、工作、交友,甚至提升自信。然而,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枯燥乏味,效果也因人而异。幸运的是,科技的发展为语言学习带来了新的可能性。 其中“Elsa Speak”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这款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帮助用户纠正英语发音。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,只需下载安装,开通账户,并登记你的母语和学习目的,即可开始你的英语学习之旅。 英语水平低的,是跟着系统读;水平高的,系统提问你回答。 软件会将你的读音与母语标准作比较,给你做一个评分。重音在哪会标出,读音错误也会标出。 结尾有分析报告:元音、双元音错了哪些?辅音、复辅音错了哪一些。 其实每个英语不标准的人,错来错去都是那几个音,所以软件会令到你快速提升。 如果你注册后,首次测试分数不高,千万不要灰心。我母语为英语的儿子,标准大学入学考试,英语还拿过满分,但昨天测试他只拿了96%。 建议你用这款软件每天花10到20分钟练习。 Practice makes perfect !( 熟能生巧) 这款世界一流的英语发音矫正产品,体现了“人工智能”最有效的应用。 下面是产品的视频介绍(中文字幕)和购买链接(-85%): https://elsaspeak.com/inf/Vic https://twitter.com/_vicwong/status/1672612972462481408

分享本页:
Scroll to Top